真心接納勝過同情,浴火小天使 需要您的支持與鼓勵

愛心捐款
新聞報導 > 兒燙消息 > 新聞報導
「沖脫泡蓋送」普遍會說不懂做,落實正確急救五步驟減少意外傷害 [2020/11/25]
根據兒童燙傷基金會委託遠見調查中心所執行的訪查資料顯示,家中有18歲以下兒童的家庭,只有不到七成的家長對於燒燙傷的處理方式有正確的認知,不確實的急救方式容易造成後續治療上的困難,也影響兒童日後的心理陰影。

燒燙傷的處理步驟「沖脫泡蓋送」幾乎人人知道,也朗朗上口,但如何正確的「沖脫泡蓋送」卻不見得人人會做,顯示國人對於燒燙傷急救常識嚴重的一知半解。根據兒童燙傷基金會委託遠見調查中心所執行的訪查資料顯示,家中有18歲以下兒童的家庭,只有不到七成的家長對於燒燙傷的處理方式有正確的認知,不確實的急救方式容易造成後續治療上的困難,也影響兒童日後的心理陰影。

「連續沖水15-30分鐘,只有二成家長觀念正確」

由中華民國兒童燙傷基金會攜手遠見民調中心,針對18歲以下小孩的家長做全台訪查,家長對於「沖脫泡蓋送」的正確處理方式有嚴重的認知落差:

「沖」-要連續沖水15-30分鐘。只有二成的家長有正確觀念。

「脫」-在水中慢慢將衣服脫下。有七成五的家長觀念正確。

「泡」-送醫之前要泡在冷水降低溫度。只有五成的家長回答正確。

「蓋」-要用乾淨的毛巾覆蓋傷口。只有六成七的家長知道。

「送」-儘快送醫處理。有高達九成的正確率。

「漫漫復健長路崎嶇難行,更需勇氣重新融入社會」

日前發生小女孩被熱液燙傷,造成全身40%的二度燒燙傷,但因為家屬沒有正確的處理觀念,錯失急救黃金時間,造成後續治療上的困難,也延長未來恢復及復健的時程,更凸顯出兒童燒燙傷正確急救觀念宣導的重要。

兒童燙傷基金會前董事長董光義(馬偕紀念醫院外科部部長)表示,三十年前兒童燒燙傷有10%是洗澡水造成的燒燙傷,而且是大面積的燒燙傷,近年來取而代之的是許多家長不小心飲用茶水或食用高溫食物時,因小朋友意外打翻熱水熱湯造成的燙傷。他強調,一杯熱茶或一杯咖啡所造成的燒燙傷面積,對小朋友來說已經很嚴重了,一鍋粥或湯對兒童所造成的傷害更是全面性嚴重的傷害,不僅每天要面對傷口撕心裂肺之痛,還要以傷疤的身軀面對大眾,未來的每一步都需要很大的勇氣去面對。

「加強國人正確觀念,全國巡迴燒燙傷預防與急救宣傳活動」

雖然有超過九成的家長都知道「沖脫泡蓋送」燒燙傷的急救五字訣,但在實做部分還是一知半解,尤其預防勝於治療,因此在預防燒燙傷的觀念仍有部分需再加強,包括「洗澡水應先放冷水再放熱水」、「火柴跟打火機應該放在高處避免小孩拿到」。而燒燙傷正確處理步驟,包括「燒燙傷的傷口可以包紮」,「第一時間沖冷水約15-30分鐘」,「誤食化學性液體造成的燙傷時不可以催吐」部分,也必須再加強宣導。

為了讓國人對於燒燙傷有正確的預防以及急救認知,中華民國兒童燙傷基金會與未來親子學習平台在去年11月共同舉辦兒童燒燙傷防治巡迴宣導活動,分別在臺北馬偕紀念醫院、國軍高雄總醫院左營分院、彰化基督教醫院三家醫院舉辦防治宣導活動,活動中透過有趣的闖關遊戲加強燒燙傷預防急救觀念,並邀請民眾一起成為燒燙傷宣傳大使。此外,教育宣導活動還走入全台包括北中南共15所小學,用兒童燙傷基金會與小天下合作出版的繪本《大象亮亮》為主題,邀請感染力極強的說故事爸爸,以說故事的方式讓孩子了解燒燙傷的防護以及急救知識,同時以愛和包容接納燒燙傷的兒童,也在全台各地引起陣陣迴響,人人都可以是燒燙傷防護大使喔!


↑ 示範醫院巡迴展:透過互動闖關,讓民眾了解燒燙傷防預知識

 


↑ 透過說故事的方式讓孩子了解燒燙傷的防護以及急救知識

 


↑ 人人都可以是燒燙傷宣導大使!

文章連結:未來親子學習平台-「沖脫泡蓋送」普遍會說不懂做,落實正確急救五步驟減少意外傷害

優吉兒網站設計 - Website 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