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傷鬥士
*國軍左營醫院職能治療師 陳進茂

  許先生每日由太太陪同至復健室,接受燒傷後疤痕攣縮的職能治療。身材高大、體格壯碩的他,全身燒傷面積達百分之六十五;包括頭、臉、軀幹、雙上肢及雙下肢。不僅五官變形、容貌改變,而且全身因疤痕的增生而癢麻難當,因關節的攣縮導致動作受限;踏著蹣跚的步伐、微駝的身軀,來至醫院接受治療。

  前年二月份的林園氣爆,不但奪去數條人命,連同警義消及員工在內共有十餘人分別受輕重傷,送至高雄地區各大燒傷中心。意外發生時,各級長官的慰問、媒體的報導,使得社會大眾非常重視職場安全。近年來,中華民國兒童燙傷基金會不斷的提倡é沖、脫、泡、蓋、送五字箴言,希望將意外災害降至最低。藉此告知大眾當意外發生時,能迅速把握黃金時間幫病患做第一時間有效處理。

  類似許先生這種2─3度大面積的嚴重燒傷病患在急性期由燒傷醫療團隊不斷的以清創、植皮來穩定傷口,配合復健的早期介入,以正確的擺位、復木的製作及適當的復健運動,以避免關節的攣縮。每當清洗傷口時,病人那種痛不欲生的嘶吼聲,充滿了整個燒傷中心,令人非常不忍。只因人為疏忽或操作不當,而造成精神肉體永遠無法抹滅的傷痕,想必是他們的人生旅途上最痛苦的經驗。

  許先生接受職能治療時,一定是臉上帶著透明面膜、身上穿著彈性衣、嘴上撐著一副擴嘴器。不但要接受難熬的復健治療,而且還需克服長期穿戴彈性衣所帶來的壓迫感,與未知的重建手術。

  除了肉體的煎熬,在日常生活上還需忍受他人異樣的眼光,彷彿自己是怪物般的惹人注意。一年多來的復健治療,心理的支持及家屬的鼓勵是促使他繼續往前走的最大原動力。
他常以自身為例,鼓勵尚在住院治療的病患。一有空暇,他也常到燒傷中心,對門外焦急的家屬予以鼓勵和信心。許先生常說:燒傷病人及家屬是最可憐的,最需要幫助的。

  燒傷病患需面對一連串的傷口清洗、清創、植皮及長期的復健,箇中痛楚非常人所能體會。若當初能更謹慎的注意工安,相信更多意外可以避免¸心碎的家庭也可以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