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堅強又勇敢的心肝寶貝
*林惠玉小姐

  收到兒童燙傷基金會的邀稿函,希望我寫一篇「如何陪伴孩子走過傷痛」的文章。一年前發生在欣雅身上的往事,時而片斷,時而串連,不停地在腦海中盤旋,那段心碎的日子,我畢生難忘。

  欣雅受傷後,在馬偕醫院接受種種的治療,她勇敢地走過來了。我也從一個心碎的媽媽蛻變成雙手萬能,心思細密的母親。欣雅剛回家時,最害怕洗澡,每當將紗布拆開,看到破皮的水泡,植皮處網狀的表面,再看到頭上剃光頭髮,因不停騷抓而留下血痕,我強忍著欲奪眶而出的淚,輕輕的,輕輕的為欣雅擦洗。夜裏,欣雅受不了傷處的痛癢,我起身幫她按摩,一小時,二小時……直到破曉。

  這些往事已經過去了,自從欣雅受傷後,我將工作停下來,做個全職的家庭主婦,全心全意的照顧她,揮別在職場與家庭穿梭的緊張與壓力,還有一股總覺得虧欠孩子的歉意。孩子時時刻刻在我身邊,我感到滿足。在我的照顧下,疤痕漸漸褪色,雖然掌心觸及的,仍是硬梆梆的纖維組織,主治醫師也堅定地表示,不論如何整型,再也無法回復到原來的樣子,但我仍然懷抱著希望,想著五年,十年…有一天,欣雅會完全抹去身上的疤痕。

  有一段時間,無論我如何努力,欣雅的疤痕仍毫無進展。夜深人靜,我黯然流淚,我想,我始終沒有接受欣雅受傷的事實,所以情緒也跟著起伏不定。倒是欣雅很樂觀,常在我按摩她的傷處時,玩弄藥膏,笑嘻嘻的塗了滿臉,告訴我說,「我的腳腳快好了啦!」我堅強又勇敢的心肝寶貝。

  回歸家庭,我得到真正擁有孩子的快樂。每天聽她眉飛色舞地說一大堆話,我笑著、聽著,感覺到從來沒有的親密。每天我花了很多時間聽她說話,為她按摩,照顧她的起居飲食,感受寧靜與幸福。我該學習欣雅的勇氣,接受過去,展望未來。畢竟,母親是孩子最親密,最信任的人,在一旁扶持她,做她永遠的精神支柱。


  對於一些骨骼方面的問題,對於一些頭部及頸部位置燒燙傷兒童,傷口癒合之後需要穿著具有一定壓力的彈性衣來減少疤痕增生肥大的現象。但面罩式的壓力衣其壓力會影響到下顎骨的生長,造成其生長速度變得緩慢。

  關節部位的疤痕孿縮至今仍為燒燙傷兒童最常見的之肌肉骨骼系統的併發症。肌肉骨骼會隨著年齡成長漸漸的發展,但無彈性的成熟疤痕是不具任何延展性的,若影響到正常生長的階段時,即須經由手術的介入處理。

  常見的兒童燒燙傷現象,往往是一些父母加以注意即可避免的意外。對於天 真無邪的小天使,不應讓其承受如此難耐的皮肉之痛。做好安全準備的居家環境及遊戲的空間,還給他們一個快樂的童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