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脫 |
*馬偕醫院物理治療師 李映琪
這天早上,隨著病房中監控螢幕上的血壓數字一直降,心跳數一直增加,最後心跳變成一連串細小的波形時,毫無作用的心室震顫顯示再多藥劑及治療也挽不回她的生命時,她終於鬆了一口氣,不需要再忍受那劇痛,她解脫了!長達五個多月生理上、心理上及醫療上的折磨,她這樣撐了過來,在我們整個燒燙傷中心成員的眼中,她是最合作的病患。
對於皮膚上傷口的疼痛有著一般人所沒有的忍耐力,更令人讚賞的是她那原住民強韌生命力,讓我們整個燙傷團隊有機會陪她走過了這五個多月。
五個月前,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造成她幾乎全身的皮膚都遭受二至三度的燒傷且伴隨著致命的吸入性傷害。剛送進我們燒燙傷中心時,燒傷的面積及深度實在是太不樂觀了,誰也不敢保證她會有存活過來的一天,『再觀察看看』是當時最保守的說法。
但她堅毅的生命力卻讓她的生命跡象慢慢的穩定下來了,從需要插管使用呼吸器幫助其呼吸到拔除管子自己呼吸,從靠著鼻胃管注射所需要的營養道經由嘴巴自己進食。這其中的過程也經過了多次的植皮手術。用她那僅剩的小塊皮膚一點一點慢慢的補,皮不夠了,等其他部分長出來再補。就像拼布娃娃,用僅有的碎布一點一滴的拼湊起來。
對於她復健的早期介入計劃似乎是相當難以執行的,大面積傷口的癒合所需要的養分已榨乾了她原本就瘦弱的身子。別提早期進行關節活動度運動了,就連翻個身幾乎都是她使勁全力才有辦法達到。
但隨著傷口的漸漸痊癒,情況也愈來愈令人滿意了,我想該是為她訂立復建計劃的時候了。我懷著一顆特別謹慎的心踏進那一間機器聲充斥的病房,眼睛炯炯有神她看起來意識相當的清楚。在我告知身分及前來的目的後,她輕輕的點點頭表示應允的意思。我仔細的作了評估,關節角度都還算正常,教導及輔助她做了幾個動作,她都相當配合的作出來。但下肢因為一段時間未活動,顯得比較無力。
不久,愈來愈抬不高的腳告訴我,她已經累了。因此結束了當天的治療,我告訴她以後我每天都會來看她的情況,教導其作復健的運動,這時她似乎已經累的無法張開眼睛,沉沉的睡去了。其實當天在教導她執行復健運動時,我想像她那大面積的傷口因關節的活動而摩擦產生的疼痛時,實在不忍心要求她繼續做下去,有股激動只想抓著她的手告訴她要加油的活下去……
而從那時起,為了避免因傷口的癒合及疤痕的攣縮造成關節角度的受限,例行的復健運動就排進了她每日治療的計劃中。從在床上平躺執行關節活動度運動到挺直身子坐在床沿踢腳運動,又從床沿獨立坐姿到使用傾斜站立床練習輔助的站立。(因為長期的臥床,讓她的下肢顯得比較無力,站立時無法支撐全身的體重,所以暫時使用傾斜站立床來輔助其站立。)
由平躺姿勢到坐起來最後下床站立,這對於一般人來講,下意識就可輕易完成的簡單連續動作,對她來講每改變一個姿勢就是一個大挑戰。忍受傷口和紗布摩擦之疼痛及面對下肢傷口因為重力影響而產生血液的充脹情形,有時就連一個大漢都無法忍受的劇烈脹痛,她卻從來都不曾跟我抱怨過疼痛而需要暫停治療。在每一次的復健運動過程中,她都盡其所能的配合,從來不輕言放棄每一次復健活動的進行。
植皮的治療加上復健運動的進行,漸漸地她恢復的愈來愈好。當她能使用傾斜站立床練習站立時,所有為她加油過的人,都不禁要為她的努力鼓掌。因為她曾經是個全身幾乎被燒得體為完膚的人,如今卻見她愈來愈進步,讓人不禁要為她豎起大拇指。讓我們整個燒燙傷團隊的人員對她愈來愈有信心,也對我們團隊愈來愈肯定。
但就在她情況愈來愈穩定時,一天突如其來的腹痛讓原本極佳的恢復退步了下來。做了各種應做的檢查及處理,這不明原因的腹痛卻怎麼也查不出其原因。
終於這腹部的劇痛讓她忍不住大哭起來,那天是我們從她住進燒燙傷中心以來第一次看到她哭。嚎啕大哭的她彷彿把這些日子所受的疼痛都一次的發洩出來,心酸的令人不忍。這一次她又轉回極重度的照護中,這時去看她時已不見其活力,呼吸管鼻胃管再一次的重回到她的身上。劇烈腹痛的難耐及止痛針施打的副作用讓她陷入昏睡,意識漸漸不清楚。這一次我為她做了一些被動的關節活動後,幫她戴上防止關節攣縮的副木,我在心裡默默的祈禱:加油!這一次你也要努力撐過來!
但情況卻不如預期中的樂觀,原本因為要讓她練習站立所擺放在她病房中的傾斜站立床也悄悄的搬走了。床旁多了一台錄音機,錄音機中撥放的詩歌不停的繚繞在病房內,讓她的心靈能夠比較平靜的休息。
但她昏睡的時間增加了,愈來愈少看到她主動睜開眼睛。漸漸的,已經不見她醒的時刻了,大家都漸漸明白她即將離開我們的事實了。
這天清早一直線的心電圖是她跟我們最後的告別,無聲無息她離開了。這五個月來的每一天,她的存活都是一個奇蹟。而她強烈的求生意志,更讓人為之動容。不過如今劇烈的疼痛將不再伴隨著她,看著她和緩平靜的面容,我想她已經解脫了。
這五個月以來,大家都盡心盡力的為了她的生存做了最大的努力。團隊中的醫生做了多次的植皮手術,為她重新拼湊出幾近完整的外表。而幾乎每一個護士小姐都照顧過她,每天換藥、翻身、清潔…,讓她在疼痛中仍能得到最大的舒適。營養師對她的營養補充規劃更是提供了她足夠的營養讓新生的皮膚可以長出來。熱心的社工師更是為了她到處奔走尋找社會的醫療資源補助;復健運動的執行讓她仍能維持不錯的關節角度及功能性的活動。
這段日子以來,因她的恢復而喜;為了她的情況變差而憂,但最重要的是大家為了她的一切已做了最大的努力,只希望解脫了的她不再痛苦。
|
|
|